
股票网上开户
解放战争中的国民党军将领,有一些人实际指挥能力较弱,没有打过几场胜仗,但基本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之情还是具备的。原国民党青岛警备区司令、21兵团中将司令官刘安祺,虽没有顺应局势起义投诚配资世界网,但在1949年却也有一次值得称道的善举。
刘安祺是黄埔毕业,但他并不是像杜聿明那种实力出众的指挥型将领,只是一个不太起眼的三期生,在国民党军中不算核心将领。1949年上半年山东已经大部解放,连省城济南都在前一年被解放军攻下。名将王耀武都打不过华野大军,何况刘安祺?青岛处在山东半岛东端,民国时是一个特别市(相当于现在的直辖市),美军海军在这里有几千人的陆战队驻守。在国际形势还不完全明朗的情况下,主席通盘考虑,下令大军暂时不要进攻青岛。因此一直到1949年上半年,国民党军还有数万人安然留在青岛,为首的将领就是这个刘安祺。
展开剩余71%49年4月渡江战役后,全国解放形势已经完全明朗。不久后美军下令把青岛的海军舰队撤走,国民党军在青岛也就没有了最后的依靠和指望,刘安祺兵团如果不赶紧撤离的话,覆灭只在旦夕之间。当时国军在全国的残余部队已经不多,尤其是中央军。装备较好的部队,都被老蒋视为珍贵的家底,刘安祺的十一绥靖区有近5万人,因此老蒋没有要求刘安祺死守青岛,而是下令让他尽快率部乘船撤退,以保住国军精锐力量为要。刘安祺收到电报,着实松了一口气。
不过撤退前,刘安祺却为一个问题犯了难。他本身是山东微山县人,青岛也算是他的半个老家,老蒋让他撤退前,务必不要把这座重要城市留给解放军,要“按国军惯例”炸毁青岛的全部工业设施,尤其是要破坏水电、港口。刘安祺心里是比较矛盾的,因为他还有基本的良知,不想让青岛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。即便要撤退,他也在犹豫究竟是不是要执行老蒋的这道命令。
解放战争期间,我军情报网络十分发达。在进攻青岛之前,首先请民主人士和地下工作人员联系了国民党青岛警备司令部,与刘安祺进行了密谈,希望他能率部采取义举。刘安祺感受到了我方的好意,比较诚恳地说:贵军要刘某人投诚,现在的状况下还是很难做到。但都是中国人,我始终也不能做不仁不义之举。于是刘安祺最后决定,只把精锐部队从海路撤走向老蒋交差,却没有执行老蒋的那道破坏命令,而是把青岛完整地留给了人民解放军、还有当地老百姓。
这座民国时期经济发达的工业城市,在6月2号解放当天,整个市区没有经过激烈的战斗。老百姓的用水用电都是正常的,沿线的铁路、工业设施都保存完整,为建国后的经济复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。刘安祺做的这件事情,一开始并没有被公开。应该说论内战责任,刘安祺还是不能逃脱的,但作为一名尚有良知的国民党军人,他最后撤离青岛时的做法比较令人称道,我方也给予了赞许。
那刘安祺不执行最高统帅的命令,结局又如何呢?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。因为在国民党兵败如山倒的1949年,很少有国民党军将领能够像刘安祺那样,把自己指挥过的部队基本完整保留下来,撤到南方的。虽然他没有奉命炸毁青岛的工业设施,违抗了老蒋的旨意,但是能够保存住军队还是“立了大功”,毕竟有生力量才是最重要的,这个兵团最终成功退到了台湾,作用不言而喻。因此刘安祺不光没受任何处罚,还屡屡受到重用。到了台湾之后刘安祺甚至晋升国民党上将军衔,六十年代出任过“陆军总司令”,1995年获得善终。
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,快来关注
史源历史专栏配资世界网
发布于:天津市Powered by 股票网上开户|股票配资平台官网_专业配资开户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